苏南片调查纪要
发表时间:2020-09-14 15:05:16 阅读次数:1161
苏南片调查纪要
2020年8月29日至30日,由郑阿宝、吴文龙、张计育、张凡、李永荣、李放一行6人到苏南片的宜兴万阳园艺场、句容茅迪示范点、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溧水白马基地、金坛方簏茶场、句容后白彭方仁老师基地参观学习与调研,方式是:听介绍、提问题、现场解疑、讨论交流,途中针对亮点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在彭方仁老师办公室集思广益,收获匪浅。具体情况记要如下:
一、万阳园艺场。在万阳园艺场张建勤总经理与宜兴市林业局单局长、市林业站周站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万阳园艺场多种薄壳山核桃栽植模式:薄壳山核桃与油用牡丹套作;薄壳山核桃与茶园套作;薄壳山东核桃建园初期适度密植,始果后逐步调整密度扩大栽植面积;利用采石塘口复垦土地,大坑小苗栽植方式,实现水肥一体化,建成高产薄壳山核桃果园的典型示范园;建立完备的产销一条龙体系,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益同步推进的目标。
在技术层面看,万阳园艺场水肥及树体调控水平较高;林下经济布局有:观赏牡丹、油用牡丹、茶、黄豆、蚕豆、城乡绿化苗木等多种模式;病虫害防控有效;早期丰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加工销售已经形成系列,效益良好。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密度偏大,对近5-8年内会出现果园通透性与光照不足而影响产量,需要及时疏伐或移出,将株行距调整到8×8米或8×10米;到园龄20-30年时,每亩控制在6-8株;在抗病品种配置方面,已经在遇到夏季高温多雨的年份,有少数品种出现褐斑病或落果严重的情况,这方面也需要连续不断的观察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二、茅迪园林公司基地。这是我们公司最早推广的一块示范基地,面积150亩左右,已经进入正常结果阶段,同样由于定植时的密度是5×6米,现在明显地通风透光受阻,严重影响结果。能不能下狠心进行疏伐,去劣留优,一下子变成8×10米或10×10米,经过两年的加强水肥管理,将达到丰产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基地存在的严重问题,然而要下决心,也是有个痛苦决择过程。)
三、方簏茶茶果套作示范基地。30日上早来到方簏茶场,由王道俊总经理及金坛林业局朱智沛科长陪同参观了2018年由公司合作建成的200亩茶果套作的示范基地,成活率高达95%以上,生长良好。这一模式原来是植物园与方簏茶场三新工程,因成活率不高,再度套作。吴文龙老师介绍了前后过程,该项目尚未验收,如果现在验收,会有个良好的交待。但也有一个定植密度太高的问题,下一步会通过扩大面积外移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基地因为有配套的喷灌设施,而且管理水平面较高,已经有个别单株开始挂果了,前景乐观。
四、30号下午到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溧水白马的基地参观学习。这一基地是吴文龙老师与企事业合作建成的,建有品种资源区、实生改接区、行道树、果园示范区,管理良好,有很多特点,今年就可以采收到多个具有育种意义的单株果子。
五、最后一个点是位于句容的彭方仁老师的省种质资源库。面积230亩,生机勃勃,办公、水利设施与道路配套齐全,成熟的容器滴灌育苗技术令人赞赏。
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在彭老师办公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讨,就江苏及全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化科研及生产畅所欲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议题。形成了多项共识:
1、薄壳山核桃产业尚未得到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的认同,未列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2、江苏省虽然已经列入绿色江苏树种名录,也有了文字上的规划,2020年已经在农业与林业三新工程项目指南中出现,但力度还远远未能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3、无论是全国还是全省都有名目繁多的产业组织,多是出自局部利益而建,没有一个统一且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或学会,统筹薄壳山核桃产业的行规行矩;
4、在品种推广中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案例充斥薄壳山核桃苗木市场。各种技术标准,虽然都能检索到,但未能得到执行,各行其是,就是一个“乱”字;
5、政出多门,就定植密度而言,林业部门以造林为标准,每亩不得低于20株,否则不予验收,各地区又有各自的规定,如株行距8×4米、8×6米甚至4×5米、4×4米的,几年后就会出现密不透风,光照不足,不结果或结果很少,这次调研中所看到的5个点中,几乎都有类似情况的情况;
6、研究工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某些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落果严重,某些品种开始出现裼斑病、天牛和果实害虫等等,都需要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绿宙人整理 8月31日